文章目录
  1. 1. 无人机
  2. 2. 机器人
  3. 3. 3D打印
  4. 4. 人工智能
  5. 5. 其他畅想

随着VR走进现实,人们的双眼纷纷看到了它在影视、游戏等产业的巨大钱景。借用熊节在《无人驾驶汽车意味着什么》里的一句话:“然而技术的成熟与投入实用远不是变革的终点,恰恰相反,这只是一场更为深远的变革的起点”。我脑洞大开,畅想一下VR和其他科技结合之后,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。看上去下一个十年又要迎来一次技术大爆炸。

无人机

曾几何时,拍照、摄像还是摄影师的专利,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尤其是手机摄像头的发展,到了现在的自媒体时代,人人都喜欢拍一点什么。数量上去了,大家就开始想到提高质量。无人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上帝视角,在某种程度上圆了人类的飞行梦。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实时在手机上查看无人机正在拍摄的高清视频。VR结合无人机,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?看看这幅图:

跳伞的话,只能下不能上,横向移动范围有限。VR结合无人机,能够带来更高一筹的高空体验,并且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。当然无人机坏掉砸在路人脑袋上这种事就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了…

机器人

VR结合无人机,无论多么狂拽炫酷吊炸天,仍然是小众玩家的福利。而真正能够影响普通人的,应该算是和机器人结合。想像这样的世界:虽然分身乏术,但是你可以购买一个机器人,让它帮你去远方开会,到时候VR直接连接上这个机器人就好啦。这种方案的话,需要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的配合,才能让机器人自动到达目的地。

继续往里思考,为什么非要买一个机器人跑到远方去呢?是不是可以直接租赁一个远方的机器人呢?假设有一个提供机器人租赁的公司,直接在开会地点附近有一个机器人租赁点,与会人员就没必要派遣机器人过去了,直接每个人租一个机器人开会就好啦。

3D打印

虽然VR结合机器人听起来令人心动,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,大家都是机器人了,那我在VR里看出去都是一堆的机器人有什么用?根本不知道谁是谁,干脆直接电话会议或者视频会议不就好了嘛,反正表情动作眼神都很难感觉出来。这时候3D打印就派上用场了。假设到时候的3D打印技术非常成熟,你在家里就能很轻易地将你现在的模型传送给机器人租赁公司,而公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印一个像你一样的机器人,于是你在别人的眼里并不是一个机器人,而是真正的“你”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样子,开会就像是在现场一样。到时候的材料工艺也应该有很大进步,可以实现材料回收再利用,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租用机器人的成本。

想象一下在一个会议里,里面所有的“人”都只是躯壳,而真实的人都在其它地方,是不是有点儿感觉怪怪的了?

人工智能

VR结合3D打印,开始带来一丝怪异的感觉了。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混入,就已经不是“怪异”两个字就能形容的了。想象你面对一个“人”,音容笑貌都是某个你熟悉的人,但“ta”可能并不是你熟悉的“ta”…“ta”可能是个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!在良性的环境下,“ta”只可能是真人戴着VR在跟你交流,或者由于真人在忙其它事情,“ta”现在是个尽力在模仿真人的善意人工智能;在恶性的环境下,“它”可能被其他人所控制,要对你做出一些诈骗等恶意行为;最恶劣的是“ta”可能发展了自己的意识,你根本不知道“ta”在想什么,“ta”想干什么。这里引用霍金的预言:“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。但不幸的是,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”。黑客帝国里的场景,也有可能变成现实。

其他畅想

在上文的模型里,可以预见的是,信息安全将会是未来的重中之重。传输自己的模型给机器人公司,需要小心传错对象或被黑客拦截;VR连接远程机器人,需要小心机器人可能被其他人捷足先登;对人工智能,也许也需要必要的防范。虽然有许多安全上的顾虑,但也正是这些技术,可以让我们更加安全。矿工附身在机器人上,用自己的娴熟技巧采矿;消防员附身在机器人上,可以身冲火海而不会收到任何损伤;对于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,这真的是加了无数条命呀。话说回来,如果要实现这样的效果,光自动驾驶是远远不够的。可能还需要如下的几点:

  • 高带宽+低延迟的移动网络:没有高带宽的支持,收到的VR场景数据可能分辨率或刷新率低,降低沉浸式体验。没有低延迟的支持,机器人反应慢就不那么适合争分夺秒型任务。
  • 移动:现在大多数的VR都不支持移动。即使像HTC Vive那样,由于受到空间制约,也只是有限支持。如果要实用化,下图的平面移动能够满足一定的需求,不过还需考虑包含上下的三维空间。

  • 材料和传感器:为了完美体验触感,也许还需要能够快速打印出具有一定质量、密度、硬度的物质,需要极高的材料工艺,并且需要机器人身上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实时传回需要的材料数据。

  • 环境:微风轻抚和狂风暴雨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。还要考虑温度、湿度等感觉。
  • 嗅觉支持:虽然人类的鼻子没有狗鼻子那么灵敏,但是现实生活中,有时候气味是决定下一步行动的原因。比如闻到了焦糊味就去厨房看看。相比起来,对于味觉的支持就可以缓一缓了。
  • 梦境或意识:除了上面的移动、材料和传感器的硬派支持,还有一种方式是以类似催眠、梦境或者存意识的方式来支持这种感觉的传递。阿凡达!!

由于有了机器人替身,战争的形式也应该会发生变化。士兵们不需要搏命了,也许打战变成了一场游戏。开战前拔掉对方的VR中心可能变成了一种战略选择。毕竟如果存在由人控制的机器人对人类的战争,那结果应该像是现代兵器对战冷兵器时代,是一边倒的。希望不要有战争。即使有战争也别培育出作战型人工智能。

再想点儿其他贴近生活的方面,可能人们就不太需要出行了。现在的上班族大多经历过天天挤公交地铁或者开车堵在路上的罪。以后不需要了。公司摆一个你的机器人躯壳,家里来副VR眼镜,一切搞定。还有什么场景需要出行?旅游?现在的VR都已经快要解决这个问题了,各大VR视频资源库里已经有不少全景漫游的视频了。风景变化不大,甚至不需要机器人的代劳,直接数字化就好了。什么九寨沟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看点?巴尔夏明神庙被炸毁?华南虎灭绝了?统统都能看到。购物也是同理,送货上门应该算是未来商店最基本的服务之一了。探亲?这个确实有些不好回答,也许有些家庭无所谓真的假的,有些家庭会更倾向于真人探亲。对了,吃饭和看病机器人就没法代劳了吧?何不反过来想想这个问题,虽然机器人不能代替你去饭店吃饭,但是大厨可以附身在你家的机器人上,给你做出美味佳肴!没有趁手的工具?3D打印!看病也是同理,就是可能会由于医疗器械比较昂贵或者各种许可证、专利问题,也许最终还是得你亲自跑一趟。上厕所?想必你每天上厕所不至于跑个几公里吧…不管怎样,VR和其他技术的结合确实能够大大减少出行的次数。

文章目录
  1. 1. 无人机
  2. 2. 机器人
  3. 3. 3D打印
  4. 4. 人工智能
  5. 5. 其他畅想